第1523章 屏障-《我道侣修习了替生术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瑶池畔举行收徒大典那日,司战星君抚须赞叹:“好徒孙不负所托。”而凌雪含笑看着周行接受诸仙朝贺,心中泛起涟漪。她知道这场跨越仙凡的缘分远未结束,未来还有更广阔的天地等待他们去探索.

    夏日的阳光炽热而明亮,如同碎金般洒落在那片郁郁葱葱的桑树林里。凌雪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粗布衣裳,正踮着脚尖采摘桑叶。她的双手灵巧地穿梭在枝叶间,将鲜嫩翠绿的桑叶一片片放进竹篮里。汗珠顺着她光洁的额头滑落,浸湿了几缕垂在脸颊旁的碎发。

    突然,一阵清脆的马蹄声由远及近传来。凌雪好奇地抬起头,只见一位身着月白色长衫的年轻男子骑着骏马缓缓而来。那马匹通体乌黑,鬃毛随风飘动,更衬得马上的人丰神俊朗、气宇轩昂。此人正是新科进士周行。他本是进京赶考途经此地,因长途跋涉感到疲惫,便下马休息片刻,不经意间走进了这片桑林。

    周行的目光落在了正在采桑的凌雪身上。她专注的神情、质朴的模样宛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卷,让他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涟漪。鬼使神差地,他走上前去,轻声问道:“姑娘,可否讨碗水喝?”凌雪微微一怔,随即露出友善的笑容,点了点头,带着周行来到不远处的小溪边。她蹲下身子,用手捧起清澈的溪水送到嘴边先尝了一口,确认无误后才舀了一些给周行。

    周行接过水,一饮而尽,清凉甘甜的溪水瞬间驱散了他满身的燥热。他感激地看着凌雪,两人的目光交汇,彼此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纯真与善良。简单寒暄了几句后,周行得知凌雪家中以养蚕织绢为生,对她勤劳持家的品质越发赞赏。

    临别时,周行留下一枚刻着自家私章的信物,告诉凌雪若日后有难处可凭此找他相助。凌雪捧着那枚精致的玉佩,望着周行远去的背影,心中涌起一种莫名的感觉,像是平静湖面被投入了一颗石子,泛起层层波澜。

    几日后的一个清晨,凌雪像往常一样打开家门准备去桑园劳作,却看到门外停着一辆华丽的马车,周围还跟着几个仆从。从车上走下来的竟是当日在桑林相遇的周行!此时的他已换上一身锦袍华服,更显风度翩翩。

    原来,周行高中进士后被授了官职,但他并未忘记那个在桑林中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女孩。经过多方打听,终于找到了凌雪的家。这一次,他是来正式提亲的。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小村庄里炸开,村民们纷纷围拢过来议论纷纷。有人羡慕凌雪好福气能攀附权贵;也有人质疑周行只是贪图她的美貌;更有甚者认为门不当户不对,这门亲事断不会长久。

    凌雪的父母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。一方面,他们为女儿能得到这样一位优秀青年的青睐而感到高兴;另一方面,又担心女儿嫁入高门会受委屈。深夜,油灯下,母亲拉着凌雪的手欲言又止,父亲则不停地抽着旱烟,满脸愁容。

    面对众人的反应,周行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坚定。他在村口当众立誓:“此生唯爱凌雪一人,绝不纳妾,定当护她周全。”真挚的话语打动了在场许多人的心。然而,族老们依旧反对这门亲事,认为破坏了传统的门第观念。关键时刻,村中德高望重的教书先生站了出来,他说:“英雄不问出处,良缘岂论门楣?既然周公子真心实意,我们应当成全。”有了教书先生的支持,舆论逐渐转向对两人有利的一方。

    大婚之日,整个村子都沉浸在喜庆的氛围中。简陋却充满喜气的茅屋前挂起了大红灯笼,院子里摆满了酒席。周行亲自迎娶凌雪过门,没有半点架子。按照习俗,新人要向父母敬茶改口。当凌雪颤抖着手端起茶杯递给公公婆婆时,两位老人慈祥地笑着接过,并回赠了她丰厚的见面礼。

    婚后的生活甜蜜而温馨。周行虽然身为官员,但只要有空就会陪凌雪一起打理桑田、喂养蚕室。他还利用自己的学识改良了当地的养蚕技术,使得丝绸产量大幅提升。夫妻二人常常并肩坐在窗前,一边看着窗外忙碌的景象,一边讨论着如何进一步发展家业。

    不久后,凌雪怀孕了。这个消息让全家人都欣喜若狂。周行为未出世的孩子亲手制作了一个小摇篮,上面雕刻着精美的花纹。随着预产期的临近,全家上下都紧张起来。终于到了分娩那天,产婆进进出出忙碌着,周行守在门外焦急地徘徊。直到一声婴儿响亮的啼哭传来,他才松了一口气,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。是个可爱的儿子!他们给孩子取名为“安儿”,寓意平安健康。

    正当一家人享受着天伦之乐时,朝堂之上却暗流涌动。由于周行提出的改革方案触动了一些保守派的利益,他们联合起来弹劾他结党营私。一道圣旨下来,周行被贬谪到偏远之地任职。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陷入了困境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