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比如加剧信徒的献祭频率,又比如再掀起一场猩红瘟疫,凛冬不止一次感叹得亏了巴扎托斯“不务正业”,坐拥如此权能却只想着推广祂的艺术,倘若拥有这一权能的旧神是辛卡洛,这个世界恐怕早就分崩离析了。 就连凛冬都能看出巴扎托斯很兴奋,对于一位旧神来说,这绝对是不同寻常的情感。 “在这个新世界里,人类,尤其是那些得到你认可的艺术爱好者将成为可再生资源,他们不会在践行了你的艺术后,成为人类公敌被人讨伐,他们的艺术作品能影响更多人,培养更多热爱‘前卫艺术’同好。” ——要怎么做? 巴扎托斯心动了。 祂不是没有想象过这样的世界,但人类无法认可祂的艺术,更是目光短浅到理解不了进化所带来的种种好处。 那是祂赐予人类的礼物,被视作了一种诅咒。 这让祂伤心极了。 “一个虚拟的世界,在那里人类能死而复生,他们可以在虚拟的世界里最大限度地探索心中的艺术,并且没有任何人会对此指手画脚,因为所有人都知道那个世界里发生的一切都是虚假的。” 没有人真的死亡或是变成了畸变怪物。 一旦放下了心理负担,他们便可以肆无忌惮地展现出他们最真实的一面。 伊森对此深信不疑。 他之所以能心平气和地面对老巴的艺术,正是因为他在信息时代品鉴过太多。 克苏鲁、生化危机,以血腥杀戮作为卖点的B级片,还有经久不衰的恐怖游戏,他只能说在想象力的领域,巴扎托斯并没有超前太多。 “因为我一直都相信人类。” 伊森说道,“一旦解开了限制,人类的想象力可要比你所知道的阴暗、变态得多。” ——要如何创造这样一个虚拟世界? 这听起来实在是太有吸引力了,尤其是对于祂这样的孤寡老人来说,和一群爱好者共同交流艺术是可望而不可求的幻想。 在伊森到来前,巴扎托斯几乎已经放弃了这些幻想,能和伊森这样的同好交流想法,便已经足够让祂满足了。 可这位同好却带来了更多。 他描述了一个虚拟的新世界,那里还将孵化出无数新的同好。 巴扎托斯已经不想继续坐在这里了,祂需要明天就见证这个新世界降临。 只要能创造出这样的世界,只要祂能做到的,无论什么祂都会做! “答案是电影和游戏,在来这里之前,这些计划在帝国就已经被提上了日程,帝国公主索菲亚正在筹备第一场电影,那是一部奇幻魔法题材的作品,现在正是这个‘新世界’起步的阶段,要不了多久,你就能见证它的辉煌。” 伊森对此深信不疑。 无论任何时候,人类对于娱乐的追求都不会改变。 他直视红发女人,向这位老朋友发出了邀请,“你也可以成为这个世界的缔造者。” 在他看来,老巴在“前卫艺术”题材的影片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。 如今是电影业发展初期,后续的特效、剪辑等水平还未得到充分发展,如今的电影更依赖于原片拍摄的质量,纵然导演产生了许多奇思妙想,也很难立刻转变成现实。 然而老巴的加盟能让这些问题迎刃而解。 祂能解决大多数“特效”难题,提供群演,与导演共同完成创作。 “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,‘演绎团队’拥有着神的权能,你可以自由定义影片的走向。” ——让梦魇跟你们一起回去。 巴扎托斯立刻做出了决定。 祂没有不加入的道理,而梦魇则是唯一一个能够勉强聆听到祂絮语的人类,并且还有一定的艺术素养,虽然远远比不上伊森,但用于拓荒也绰绰有余了。 为了更好地完成艺术创作,祂决定赐予梦魇更多权能。 祂没有看错人。 伊森是不可多得的同好,或许他要比自己更懂得“巴扎托斯式艺术”,因为只有最狂热的爱好者才能想出这些点子。 伊森一度看穿了祂的内心。 “这样……就结束了?” 凛冬有些发蒙,她在奥菲拉的时候没有介入伊森和安波利斯之间的对话,她很难想象老巴竟然这么容易就被说服了,她预想中的拍桌子,掀翻椅子,砸东西之类的场景都没有发生,她见过许多激烈的外交场合,当谈判陷入焦灼时,一些人会因为过分激动而站到桌子上。 伊森和老巴之间的外交疑似有些过于友好了,友好到让她不太适应。 这俩…… 现在看起来真正的和同好没什么区别。 这分明就是一场同好交流会! 这让凛冬的内心产生了些许不安,她本以为伊森是为了迎合老巴才特地想出了这些话题,可是从“虚拟世界”话题出现的那一刻起,气氛就有些不太对劲了,伊森甚至连许多“巴扎托斯式风格”的电影细节都考虑到了。 也正因如此,巴扎托斯立刻就被伊森描绘的未来所吸引。 凛冬觉得,这些细节绝对不是为了迎合奉承之人能想出来的。 难道伊森他…… 真的很喜欢章鱼脸? 就如他刚才所说的,至少要在虚拟世界解禁之后体验一次? “老师,每一位艺术创造者都要面对空虚感,尤其是无人可以交流的时候。”伊森说道,“试想一下,当你完成了一个满意的作品之后却无人可以诉说讨论,对于作品本身的热情也会很快冷却下去,只能在无尽的空虚中重复这个过程。” 伊森的每一句话都掷地有声,红发女人呆愣在了原地。 她是由巴扎托斯力量所操纵的傀儡,是一个临时会见朋友时才会用到的分身。 就在刚才,伊森所说的每一个字都原原本本地传进了她的耳朵里。 这些话宛如天籁,要比所有信徒的恭维奉承加起来都要好听一百倍! 以至于,巴扎托斯的思维陷入了短暂的空白,忘记了正在被祂的意念所操纵的分身。 天呐,伊森真的懂祂! 就连那种完成了作品后的空虚感也描述得分毫不差! 这只有一个解释,那便是伊森也曾像祂一样在完成了作品后被这样的情绪所淹没。 第(2/3)页